在黑龙江省的一个边陲小镇,冬天的早晨的空气都是冷的,呼玛法院刑庭法官邢政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生活中的邢政和蔼、内敛,甚至有些腼腆,工作时却判若两人,严谨、果敢、有担当,素以“多”“快”“好”“勤”著称,结案数居全院庭长前列。
时刻心系当事人
邢政把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,去年他带领和干警一行人驱车近千公里从呼玛来到绥化,在肇事者家中开了一场“特殊”庭审,公开开庭审理尹某某交通肇事一案。在开庭之前,邢政考虑到当事人腿部受伤,卧病在床的特殊情况,从方便当事人诉讼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,征求医院主治医生意见后,并且努力与检察院积极沟通协调,决定将本案放在当事人的家里进行开庭审理,使得本次开庭顺利进行。当事人尹某某没想到法官会照顾自己的情况,上门进行开庭时,情绪上略显激动,拉着邢政的手边哭边不停地说道:“谢谢法官体谅我们老百姓,你就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啊。”他体现了“以人为本”的原则,彰显了法院法官人性关怀的一面,在法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“连心桥”。
“坚决不做糊涂法官”
“坚决不做糊涂法官”,这是他对自己作为一名法官的基本要求。在审理工作中,不管案件大小,开庭前他总是通过认真阅卷、检索法律、查找案例等做好庭前准备工作,以确保庭审争点归纳准确到位、庭审节奏简明高效。庭审中,他善于倾听,对缺乏法律知识的当事人,他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、询问,使当事人能够充分准确表达诉辩意见,以确保通过庭审查明案件事实清楚,为公正高效审理案件打下良好基础。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。他站在老百姓的离场想问题,很多老百姓因为打官司耗时费力,痛苦不堪。为了使当事人尽快拿到裁判文书,他常常加班加点审理、调解案件,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,家人早已睡去,几乎全年无休,早出晚归已成常态。从1999年成为一名刑事审判法官,从事法院刑事审判工作,2015年以来作为研究室主任,完成了呼玛县人民法院调研工作任务,同时身兼刑事审判业务的审判员,办理刑事案件,结案率为100%,案件全部在审限内审结,无超审限案件。曾荣获全区青年岗位能手、全区法院系统优秀干警、三等功个人、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。
花样普法暖人心
邢政特别注重普法工作的开展,为了让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可亲可用,他组织干警进行过多次普法活动,走访过乡村、社区、学校、工厂等地,炎炎夏日在广场上给来往的人群发传单,并对群众所询问的问题进行耐心地解答,汗水湿透了法服,别的干警劝他休息一下,他说“能多解答一个问题,可能就为老百姓提供一点帮助。”
还有一次他在家里看到一个孩子在学校欺凌的新闻,他想到呼玛的孩子可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他聚焦校园霸凌,把校园也列入“扫黑除恶”的战场之一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知法、懂法,了解法庭构建和开庭程序,他主动联系呼玛一中的领导,希望能为老师们上一堂普法教育课,指导学校教师如何更好的为孩子们普法,还帮助孩子们举办模拟法庭活动,助力同学们“开庭”学法。法官以一起真实的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例为脚本,按照庭前准备、法庭调查、法庭辩论、法庭宣判等刑事庭审程序依次进行向老师介绍讲解,并介绍了一些涉及青少年的基本法律知识和庭审规则,进一步引导广大学生做一个知法、懂法、守法的好青年。
夜深了,远远地望去呼玛法院的楼还有一盏灯在亮着,那是邢政的办公室,像黑暗里为人们指引的明灯,照亮老百姓安康的路。